首页 >> 组合电池

建设创新型国家总动员广东谋划新一轮的转型仪表仪器

发布时间:2022-11-02 13:44:58 来源:慕勒五金网

建设创新型国家总动员 广东谋划新一轮的转型

建设创新型国家总动员 广东谋划新一轮的转型2006-02-04 23:23:49 来源:2006年02月04日新华网分享到:党中央、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,发出了加强自主创新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动员。一向敢于创新、乐于创新的广东,正在谋划新一轮的战略转型: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。

改革开放以来,广东发展取得巨大成就,2005年,全省GEP超过2.1万亿元,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达4400亿元,外贸进出口总额超4200亿美元。但是,广东也较早地遇到了能源、资源、环境的制约,发展面临严重挑战。广东人还清醒地看到,目前广东的技术自给率只有40%,重要产业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人家手中,整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。自主创新能力弱,核心技术少,仍然是制约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、产业结构升级、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瓶颈。

近年来,广东对九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调研,对交通、环保、信息等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,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积极发展县域经济,大力扶持专业镇发展,深入推动“大珠三角”和“泛珠三角”区域合作。2004年广东出台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,2005年召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会,出台了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》。

新的发展路径已摆在眼前,建设创新型广东,正当其时。

――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居北京、上海之后,位居第三名。广东已有华为、中兴、美的、TCL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,事业蓬勃发展。广东也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和人才培训体系,全省有十几个留学人员创业园,每年全国的留学回国人员中,有三分之一落户广东。――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,总体水平居国内首位。高新技术产业继续成为全省第一经济增长点。2005年,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,“十五”期间年均增长30%;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810亿美元,比上年增加约22%,约占全国的40%,出口额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。

――科技园区和科技基地快速健康发展。广东全省已累计建立了6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15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,12个国家“863”计划成果转化基地,3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,1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,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的大学科技园。

――加强产学研结合。2005年广东省政府和教育部签署了《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》。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产学研合作开发模式、共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实体模式、高校、科研机构创建科技园区模式和政产学研联合协调模式等4种集约模式,全省300多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、100多个专业镇、70多个高校和200多家科研机构,都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,14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80多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――民营科技经济以及民营科技企业增长迅猛。广东省累计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7316家,预计2005年这批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,同比增长40%;工业总产值超过3500亿元,同比增长40%。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530多家,长期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。

――专利总量保持全国领先,质量有所提高。广东省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35956件和209457件,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位。2005年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2887件和1876件,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。

建设创新型广东,自主创新能力是第一竞争力,为此,广东还提出了必须着力推进“三个转变”,实现“四个突破”。要实现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,实现从单项创新向系统集成创新转变,实现从各自开展科技攻关向联合攻关转变。同时,在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,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,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,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。

加快自主创新,体制机制是关键,政策法规是保障。广东把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文件与省委、省政府《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》结合起来,正加快制定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,从科技投入、税收激励、金融支持、政府采购、人才建设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,建立健全支持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,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。

敢为人先,是广东的优良传统。广东省委、省政府已经明确,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建设和谐广东的重要支撑,在认识上、行动上、出成果上先行一步,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协调发展、科学发展轨道。

上一篇:财政部表示中央今年将继续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下一篇:黑龙江告别138项行政收费 停征11项行政审批

济南摩擦磨损试验机厂家

电子万能试验机

济南试验机厂

电子万能试验机价格

济南摩擦磨损试验机价格

友情链接